二、悔改時期
1. 二十歲以前的方濟是「歷史的產物」
在方濟成為塑造歷史的人物之前,有二十年之久,完全是受歷史影響、被歷史塑造出來的人。他新的身分並非頃刻眨眼之間形成的,而是一個漫長的轉變過程,他甚至花了比一般人更長久的時間,才逐步緩慢地、持續地走上發現自我與成長的道路。
1). 揮霍金錢
悔改前的方濟,內在性格帶有許多消極特徵,然而這些性格上的缺點絕非毫無價值,而是整個悔改過程的出發點。他年少時總是毫無節度地揮霍金錢,參與青年浪漫活動時更是揮金如土;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顯示了他慷慨大方的性格,從未依戀過財產和金錢,內心充滿一切本來都該「完全免費」的思想。方濟的個性顯示他對一切都無所倚賴,這個慷慨大方的生命特質,天衣無縫地引他進入新的身分認知,因此,在悔改後他和他的團體完全拒絕有任何財產。
2). 虛榮心、偉人夢
方濟另一個基本特徵是虛榮心與偉人夢。他多次隆重地宣稱,被召叫成為偉大的人物、領導者、騎士、英雄……終有一日整個世界都將尊崇他。這樣的自我意識從未從他內心消失。的確,方濟將確認自己蒙召並被派遣執行偉大使命,如同一位被天主感動的先知,他的生活方式將被普世接受,直到地極。
在此似乎出現一個相互矛盾的情況,方濟一方面擁有這種先知性的自我意識,另一方面他又堅持處於微小的狀態,成為小兄弟以及無足輕重的僕人。
3). 對窮人的敏感
方濟順從恩寵而悔改的行動最直接的出發點,就是他對一切人都抱持著騎士情懷,對窮人尤其懷有特殊的敏感。一天,方濟正在父親的店中工作,由於忙於交易而忽略了一位前來乞討的乞丐,然而,他很快地意識到這個情形,便立刻放下一切,前去追趕那位乞丐,並贈與他豐厚的金錢。此後,他對窮人的敏感更是與日俱增。
方濟很早的時候就感受到,貧窮特別激動他的內心。他更認為,不能只是在面對那些能夠有所回報的人時,表達騎士精神以及慷慨大方的胸懷;慷慨大方與騎士精神的首要對象應該是那些無法提供任何回報的人。
4). 對弱小者的關懷
第二個被恩寵激動的情況發生在貝露琪亞(Prtugia)城坐監之時;當時和方濟一起被囚的俘虜中,有一個大家都無法忍受,避之惟恐不及的討厭鬼,方濟卻出人意表地特別接近那人,他常感受內心中有一股特殊的力量,驅使他特別親近那些被排擠在邊緣地帶的人物,不論是由於自己或他人的過失。
然而,此時方濟距離徹底的轉變還相當遙遠。監獄中漫長的日子多次把他引領到其他的思想,使他仍然滯留在父親為他預定的道路上:聲譽、財富、愛情……方濟的生命仍然繼續直線前行,一個嶄新生命的苗芽尚未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