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在羅馬服務(一九三三-一九五八)
一九五七年
偉大傳教時代的號角已向世界發起聲響了,傳教區的本籍主教已達一二三位,本籍傳敎士應負起重大責任,除了具有聖德和宗徒神火外,還應具備充足的學識。
世界重大的革命是由思想的醞釀而成的,基督自己曾把天國比作酵母。教父們以希臘哲學的方式去表達公教思想,無形中影響到思想界,並浸潤於社會階層。中古世紀的本篤會院設立了研究聖學和俗學的中心,因而使福音能順利地傳播於宮廷、軍中和民間。
印度全國大會鼓勵傳教士在福傳和護教方面取材於印度教和哲學,適合的予以發揚,不適合的加以修改。日本傳教士也在研究佛學以利傳道。中國人最看重官爵、財富和學問。因此可善加利用學問進行福傳工作。陸徵祥和吳經熊博士都主張透過中國哲學去表達公敎思想。輔大發起人英斂之博士的「勸學罪言」,對中國司鐸的國學程度,曾有過一番苦口婆心的肺腑之言。中國林森主席對傳大設有中文講座感到重視和敬佩。
傳教區的本地神職人員因品學兼優而結出豐碩的果實:如中國首任主教羅文藻、李安德,日本的滿旗伊滕(Mancio Ito),安南的唐路加,印度的瓦兹若瑟(Y. Vaz),亞比亞諾的真福格布來(B. M. Ghebre)皆是。
本籍的傳教士應充實聖學和國學,讓傳教士的胸懷變成基督的圖書館,好能成為傳教的有利工具。傳教士們應追隨聖保祿芳踪,用本國的學識往訓萬民,傳揚那「未識之眞神」。
母親是人類最偉大最尊嚴的人物,教外的宗教藝術多敬拜女神──宇宙生命之謎。基督宗教以聖母為天主之母,把這敬禮煉凈了,聖化了。天下萬民在白冷山洞,跪伏在手抱耶穌的聖母面前,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
古代教外藝術,少見母子在一起的畫像。聖母與聖嬰的畫像卻成為公教信徒的裝飾品。
路加福音上說在客棧裡「為他們」沒有地方,是因貧窮和貞潔之故:養父貧窮,無錢租屋;聖母貞潔,希望在隱蔽的地方生產。
初期信徒覺得福音太過簡略,不能使他們滿足,於是口傳了有關耶穌生平的言行事蹟,有些列入「僞福音經」裡(Vangeli Apocrifi),其中有些也確實有歷史價值,就連那傳奇性的記述也可反映當時信徒的心理和虔誠意識。譬如有的說:救主誕生時,萬物驚訝得目瞪口呆。有的寫:聖母將聖嬰放在馬槽裡,牛和驢都朝拜了祂。此外,各種「僞經」都成了藝術家爭相取用的題材,許多名著也因此應運而生。
馬槽:聖方濟於一二二三年在克來喬(Greccio)搭造了第一座馬槽後,很快就傳遍普世。馬槽要我們密切參與聖誕奥蹟,要我們插足牧人旁,變成聖誕的劇中人,進而能超越時空,與主相遇。馬槽兼具歷史性和禮儀性的雙重意義:禮儀的真實性,使生活在今天的人也能躬逢其盛,而成為劇中人。
今年(一九五七)在羅馬舉行的馬槽展覽中,可以看出愛斯基摩人用冰塊堆成的馬槽,還用馴鹿和海豹代替了傳統的牛和驢。非洲的馬槽,聖家都是黑人。一個剛果的馬槽,有一身穿西装的黑人。日本畫家哥色基(Koseki)曾嘗試用日本家庭親情來表達過聖誕的詩意。中國的女畫家劉河北(秀斌)描繪耶穌聖嬰手提元宵節的燈籠從天而降,以象徵真光照世。有些勞工把馬槽搭成工廠模式以示親切,鍋爐代替了牛、驢取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