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年時期
2. 等級結構
這個階級分明的現象,來自於當時普遍存在的等級結構(hierarchical Structure),所有人都具有長上與屬下的關係:某些人是僕人,另一些人是主人,然而這些主人又是另外一些人的僕人。世界如此,教會亦然。
1). 顛覆階級的夢想
現實生活雖是如此,然而,當時亞西西和其他許多城鎮卻盛行一個沒有階級區別的夢想,並且每年以慶典方式讓這個夢想成為短暫的真實。每年十二月六日聖尼古拉斯(St. Nicolas)的慶節,學生們都湧入教堂,從他們中推舉一人為「兒童主教」或「小主教」,授予主教的帽子、權杖與服裝,從教堂外遊行進堂,在那裡舉行彌撒、領唱經文、引導聖詠團……
當時教會認可這個習俗,目的是幫助擁有職務的人保持謙遜,提醒居於高位者必須任人嘲弄他們的職位,使自己變小,不訴求尊榮。這個情況並非只是一個小孩的慶節而已;成人世界也是一樣。不分神職人員或平信徒、男人或女人、上層與下層人士,都混在群眾中;教堂成為歌舞歡唱的大廳、祭台變成餐桌、感恩宴會成為暴食濫飲的場合。所有的等級制度與秩序完全褪色,無政府狀態取代原有的聖統秩序。整個情況一直延續到十二月二十八日「無辜的殉道嬰孩節日」,在這一天,才將主教的標誌與權利交還給真正的主教。可以想見,教會一直嘗試使這個習俗有所限制,也獲致某種成效。
2). 古老傳統對方濟的影響
方濟當然也多次參加過這種節慶風俗。他後來建立的弟兄團體是否就是這種沒有階級區分之夢想社會的實現?弟兄團體所有成員不論其原有的身份、地位、學識、財富,都過著完全相同的生活。主人成為僕人,僕人反被宣告為主人,沒有一個人擁有凌駕他人之上的權力。在前述的世俗夢想鬧劇中,主的餐桌被俗化成為民眾的餐桌,而方濟則將民眾(乞丐)的餐桌宣告為主的餐桌,更稱呼謙虛的小兄弟Padua的安多尼為「我的主教」。